English
陆遥教授出席GDW 2019||医学人工智能临床应用大有可为
2019年9月5日
PVmed
为了积极构建医疗器械行业健康生态系统,探讨前沿发展动态,搭建专业沟通平台,寻求发展解决方案,2019年9月5日-7日在苏州工业园区隆重召开2019医疗器械创新周活动(下文简称GDW 2019)。

为了积极构建医疗器械行业健康生态系统,探讨前沿发展动态,搭建专业沟通平台,寻求发展解决方案,2019年9月5日-7日在苏州工业园区隆重召开2019医疗器械创新周活动(下文简称GDW 2019)。创新周活动期间举办了2019中国医疗器械高峰论坛(下文简称Device China 2019)、2019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创新论坛(下文简称CMIF 2019)、2019中国医疗器械转化医学与创新服务论坛(下文简称TMIS 2019)三个主旨论坛,并设立了近20个专业主题分论坛。


GDW 2019旨在对中国临床医院、科研机构、企业研发部门成果转化的路径进行深入研究,将产学研结合落到实处,并深入探讨创新服务机构促进成果转化的重要意义,使创新服务业作为产学研用资创新生态环境的加速剂,进一步促进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进程。

中山大学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教授兼博士生导师、广州柏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陆遥教授受大会邀约出席了本次创新周,并于9月5日上午CMIF 2019论坛、9月6日上午Device China 2019论坛这两大创新周主旨论坛并发表了关于“医学人工智能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的相关主题报告。


陆教授在报告中指出:放射疗法虽仅有几十年的历史,但发展较快。放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据调查,目前国内的放疗采用率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值。

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两大因素,则是我国现今医疗“硬实力”(加速器、医师、物理师的数量不足)及“软实力”(顶尖医疗机构对于专家的依赖性较强而人力制定治疗计划费时且效率低,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师经验则相对欠缺,留不住病患,令其转而去往顶级三甲医院,以致人满为患)的不足,造成实际放疗计划的制定迟缓、采用率相对低下。

而利用AI技术,可实现从靶区和危及器官精确勾画、放射治疗计划设计和质量评估、运动监控和跟踪、图像引导的自适应放射治疗、放疗疗效和放射性损伤预测等放疗全流程的赋能服务。柏视医疗利用多年数据累积的潜心之作,便包括了这些辅助放射治疗得以更为高效运转的相关技术。

在“AI+放疗”领域不乏有宣称能进行靶区勾画的企业,但实际上“靶区勾画”应当包括四个部分:GTV、CTV、OARs以及淋巴结。而同时兼顾这四个靶区的精准勾画绝非易事,据了解,全球唯一一家完成这项工作的企业,也就仅有柏视医疗了。

单就CTV而言,医生勾画的主观性太强就是一大难题,不同医生标准不同、同一医生不同时间勾画的结果也未必相同。针对这一难题,我们根据国际临床实践指南建议以及多年数据积累的勾画案例,研发了一款自适应的软件——智能放疗勾画解决方案(IRCS),它设置了不同的概率标准,以供医生根据情况进行选择。

柏视医疗不同于其他企业的一点,是没有选择“从简入门”,而是选择攻克癌种中靶区勾画工作最为复杂的鼻咽癌,在鼻咽癌靶区勾画的成果落地医院并获得临床医生高度认可后,我们进而将鼻咽癌的靶区勾画技术迁引到其他癌种。因此,我们的研发进展突飞猛进,2019年上半年,我们又先后完成了宫颈癌、食道癌、直肠癌、肺癌等几个病种的靶区自动勾画技术的研发工作。

目前,柏视医疗主要发力的工作在于治疗环节,但是柏视已经具备放疗全环节的技术。我们希望,AI可以作为一个辅助工具把筛查、诊断、治疗和随访的整个环节打通。我们的理念很清楚,那就是以数据为导向,连通产业链上下游,全流程覆盖医疗“生态圈”,构建智能诊疗体系。

2019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周的举办进一步激发了企业和广大医务人员的创新活力,加强了创新与临床应用和资本衔接,推动了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由小到大再到强、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

而柏视医疗自成立以来,企业研发创新的宗旨也与之不谋而合。未来柏视医疗也将继续砥砺前行,助力中国“智造”!